五步一樓,十步一閣;
廊腰縵回,檐牙高啄;
各抱地勢,鉤心斗角。
盤盤焉,囷囷焉,蜂房水渦。
矗不知其幾千萬落!
——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飛檐映天際,
詮釋著中國屋頂的美學意向,
構筑出江南特有的飄逸輕盈之美。
中國古代屋頂有很多不同的構造形式,硬山、懸山、歇山、廡殿頂、攢尖頂,是中國古代建筑中最常見、最規矩的做法,古建筑行業習慣將之作為官式建筑中的“正式建筑”。
屋頂除了實用功能外,更蘊藏著眾多等級禮制的深刻含義,禮為天下之序,自然也貫穿于傳統建筑藝術之中。而屋頂作為傳統建筑最突出、最重要的部分,其型制有嚴格的等級制度。
高軒臨碧渚,飛檐迥架空。樣式繁多的屋頂飛檐,構成了中國古建筑瑰麗的外表和流動優美的天際線。
《詩經》里說的“如鳥斯革,如翚斯飛”,非常形象地描繪出了戧角飛檐的姿態之美。它們就像古人的冠冕,以或巍峨或輕盈的形制,為歷朝歷代的建筑文化“加冕”。
一角飛檐,一方天空,便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歷史。不論是匠心獨運的瓦當,還是長滿苔蘚的瓦片,它們都像一位老者,在歷史的長河中踽踽獨行,向來人訴說著世事離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