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開莊嚴的大門,進入宅院之前,往往會沉醉于高墻青瓦,輕扣精雕的門環……容易被忽略的,或許就是腳邊看似不起眼的抱鼓石。
抱鼓石的由來,相傳是宋朝開始,由于武將得勝歸來之后,會將戰鼓放置在門口,久而久之就以戰鼓的形式立于門枕石上,后來逐漸演變為石鼓代替。
抱鼓石屬于傳統石雕類型,一般位于四合院大門底部宅門的入口,形似圓鼓,因為它以猶如抱鼓的形態承托于石座之上,故此得名。
傳統豪宅大院,往往大門前都有一對抱鼓石,一對石獅。民間傳說,門口置一對門枕石上的小石獅子是商人捐官的標志,柱子前一對大獅或一對抱鼓石是科第官宦的標志,它們同時并肩而立,是屋主人亦儒亦賈特點的實物寫真。
抱鼓石不但起到穩固樓柱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美化門庭,上面雕刻的紋樣內容有仙人道士、仙花芝草、珍禽瑞獸、寓言、幾何紋飾等,大多數來源于傳統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,映刻著歷史與文化的意蘊,承載了民眾對石雕寄予吉祥如意、祈福納瑞的美好愿望。